總釋名題    

徹大悟了,你才明白原來我自己有個「實相般若」。何以過去沒有發現呢?因過去被無明煩惱所障蔽住了。現在這無明煩惱又如何呢?要講這無明煩惱可多了,光講其名相、法相幾天也講不完,要「斷」它又談何容易呢?這是由於你沒有起「觀照般若」沒有把始覺智慧啓發出來,始覺智一旦被啓發起來,它能斷一切無明煩惱。因爲無明煩惱,根本就是個沒有體性的東西,被始覺智一照便被照空了。這比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,千年沒開過的房子,雖然是黑洞洞的,但若亮起燈來,黑暗便消失了。因爲黑暗是沒有本體的,所以始覺智一起,便能把無明煩惱照空了,這就是「其用最利」的原故。金剛寶「其相最明」,它的光明能照遍一切,比喩「文字般若」。雖然我們念的「金剛經」是白紙黑字印上去的,但是每個字皆是光明相,因爲它能顯發出「觀照般若」和「實相般若」。「觀照般若」是智慧,「實相般若」是理體,由此可知「文字般若」的光明是何等的大啊!所以說每一個字皆是光明之相,是值得重視的。我們研究「金剛經」,得先從「文字般若」下手,先找到「文字般若」光明之相,然後才能找到「觀照般若」和「實相般若」的義理。義理明白了,才能起觀照,才能以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