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釋名題    

因爲印度的梵文都是顛倒來念的,名詞在上面,動詞在下面;如現今歐美國家的語言文字和梵文一樣,是反過來念的,中國語叫「李先生」,他却是顛倒念叫「先生李」。所以「波羅密」順着中國話的意思是「到彼岸」。「彼岸」是個比喻,卽是湼槃的彼岸,對着生死叫此岸。依着「文字般若」而起了「觀照般若」,由「觀照般若」而證得「實相般若」,證得「實相般若」把無明煩惱都照空,卽離開生死岸到達涅槃彼岸,所以「波羅密」就叫「到彼岸」。再合上面四字,就是「金剛般若波羅密」。這又怎能到彼岸呢?卽要了解像金剛寶一樣的「般若」,得到像金剛寶一樣的「妙智妙慧」,才能「到彼岸」,故稱「金剛般若波羅密」,這七個字卽本經的別題。再講本經的經題,一般言之,經題雖多,但不出七種立題,這部經是法喩立題。「金剛」二字是吼,「般若」二字是智慧法,「波羅密」也還是個比險,所以以法喩來立題,到此把別題講完。因爲印度的梵文都是顛倒來念的,名詞在上面,動詞在下面;如現今歐美國家的語言文字和梵文一樣,是反過來念的,中國語叫「李先生」,他却是顛倒念叫「先生李」。所以「波羅密」順着中國話的意思是「到彼岸」。「彼岸」是個比喻,卽是湼槃的彼岸,對着生死叫此岸。依着「文字般若」而起了「觀照般若」,由「觀照般若」而證得「實相般若」,證得「實相般若」把無明煩惱都照空,卽離開生死岸到達涅槃彼岸,所以「波羅密」就叫「到彼岸」。再合上面四字,就是「金剛般若波羅密」。這又怎能到彼岸呢?卽要了解像金剛寶一樣的「般若」,得到像金剛寶一樣的「妙智妙慧」,才能「到彼岸」,故稱「金剛般若波羅密」,這七個字卽本經的別題。再講本經的經題,一般言之,經題雖多,但不出七種立題,這部經是法喩立題。「金剛」二字是吼,「般若」二字是智慧法,「波羅密」也還是個比險,所以以法喩來立題,到此把別題講完。

再講「經」之一字是通題,「經」者梵語叫「修多羅」,譯成中國話叫「契經」「契」者合也,合什麼呢?卽合理合機,上合諸佛之理,下合衆生之機,這叫契理

一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