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會因由分第一    

」就是同小向大的比丘。比丘是聲聞乘的比丘,聲聞乘本來是小乘,可是這「金剛法會」是大乘法會,他們這些小乘比丘連阿難者都算上,都是小乘,以及這「一千二百五十人」都是小乘比丘,如今這大乘的「金剛法會」他們怎會來參加呢?因爲他們都同小向大,同小乘向大乘,所以現在稱他們爲「大比丘」,這是標出人數。還有「衆」字沒有講,「與大比丘衆」的「衆」字是指僧伽的「僧」。我們晚上念的「彌陀經」,那個字沒有翻譯成中國語,就叫做「大比丘僧」,你念「阿彌陀經」要注意呀!他是個沒有翻譯過來,若翻譯中國話,就是「衆」字。但這個「衆」字得有個解釋,他叫「和合衆」,不是普通社會上很多人稱爲「大衆的人」的那個「衆」,這裏的「衆」是「和合衆」。這「和合衆」有理和、有事和,大家出了家,同是要去追求無爲之理,證無爲之理,目的是一個,而且是和的,所謂和卽和而不爭,這叫理和。這「事和」就指着在事相上和,這「事和」含有六種叫「六和僧」「六和」是指那六種呢?就是身、口、意、戒、見、利,這六種事相都是和的。

(一)身和同住,卽行、住、坐、臥都要一樣的規矩,要起牀大家一齊起牀,做早課

三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