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會因由分第一
,這才是發菩提心度衆生。「那麼,須菩提你也講講看,你爲什麼專化富人不化窮人呢?」須菩提說:「你們聽世尊講過嗎?富人怎會富呢?因他前生前世種了善根,修了福德,怎麽修呢?卽多行布施;多行布施,今生可要享受,假如把福報享完了,來生又變成貧窮人,我怕他福報享完,所以叫他繼續行布施,叫他繼續修福德,來生來世還做個富人,這樣他不是得了利益嗎?」大家一聽也有理。於是這兩個人走兩條路,分道揚鑣。這兩個人都有理,究竟誰對呢?就去問世,世尊說:「兩個人都對也都不對。怎麼說兩個人都對呢?因爲他們都是發心利益衆生。怎麼說都不對呢?因爲行不平等,各有所偏。要度眾生也得普渡,也得平等的度,須菩提爲什麼度富人不度貧人,迦葉爲什麽度貧人不度富人,這是因爲心不平等。」從此以後佛就定個規矩,比丘們進城裏不分貧富,挨門挨戶去乞取,這一家供養我們的飯我們就接受,不供養我們,我們就走第二家,或第三家,這叫「次第乞」。「已」卽是滿鉢。鉢是應着自己的飯量叫應量器,你是大飯量就用個大鉢,中飯量就用個中鉢,小飯量用個小鉢,這一鉢飯夠你吃就不要再托,也就是說這一家供養滿了就不要托,這一家沒供養滿就
五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