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會因由分第一
再托第二家或第三家,一直到滿了鉢,這就「已」了。這就是佛以身作則,他要去托
鉢化飯,在城裏不分貧窮,不分富貴,次第行乞,乞到滿鉢爲止。
今時去佛已遠,在印度這實行托鉢的古規,已將絕跡,但是現在東南亞的泰國比丘還實行托鉢,將來你們有機會到泰國,可以去參觀那兒的比丘托鉢的情況。要參觀可要早起,從早上六點鐘到七點鐘到達有人家的地方就可以看見,這個時候滿街都是穿黃色袈裟的比丘,持着很大的鉢,沿門行乞,在家的信徒要供養他的時候,都在門口捧了飲食等着,他來了就倒到鉢裏,那一碗倒到鉢裏若是很少,他還往前走,他那鉢的蓋是開着,等到滿了就把鉢蓋蓋上,就離開人家遠一點,這表示滿鉢,不再化了
「還至本處」就是回到本來的地方卽給孤獨園。「飯食訖」這上面的飯字念「翻」音,食字念「四」音,兩個字把它顛倒過來講,上面的飯字作動詞,作吃飯的吃,下面的食字作飯字解,因爲經文是這樣。順著中國的意思是吃飯吃,因爲飯是名詞而食是動詞,它沒有倒過來,那就順着中國的音,中國有這樣的音也有這樣的解釋,飯
五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