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會因由分第一    

字念成平聲就是吃的意思,自字念成去聲就是飯的意思,這就是把飯吃吃了,「吃」就是完了,飯食訖,卽是吃完了飯。「收衣鉢」,飯吃完了,還有持戒的規矩,「收衣鉢」卽收這個衣,是什麽衣呢?是僧伽黎,把這僧伽黎衣收起來,把鉢洗一洗,然後裝到鉢蛮裏去,把它掛起來。衣摺好,裝在衣袋裏也把它掛起來。這是有一定的地方來收衣钵的,所以我們在這地方還要注意,吃飯的時候也是披着這僧伽黎的。所以我提倡大家要持戒,可是大家認爲三件衣有兩件沒有用,卽做事務披上五衣不方便故沒有用,如不去講經說法,托鉢化飯,則僧伽黎沒有用,只有七衣還用得着,卽做早晚課,參禪打坐,大家念佛,所以七衣還在。現在我們臺灣傳戒,一定要提倡三衣鉢具來給大衆戒子。可是大家很討厭,因爲大衣五衣給了都沒有用,因此我要提倡有用,把三衣掉換來搭,卽做早課時搭五衣,做晚課時搭七衣,因早晚課入衆去誦經,作的是法務。中餐要過齋堂就搭大衣,如此三衣不就有用了嗎!至於過齋堂的規矩,住持、方丈、大和尚是坐在中間,搭的還是大衣,清衆則搭七衣。過齋堂可以搭大衣,這是在那裏看見的呢?在「金剛經」上。釋迦佛是飯食訖才收衣鉢的。去托鉢化飯時

五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