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正宗分第三    

的文義上給它解釋這個「無餘」,就是小乘他證了阿羅漢果,證了「無餘依涅槃」,他還是有餘,因爲三界以内的見惑、思惑,他斷掉了,三界以外的塵沙惑、無明惑,他還沒有斷,煩惱有餘,三界以内的分段生死他了脫了,三界以外的變易生死他沒有了脫,在生死,他還有餘。所以在他本位上講,他證的是「無餘依涅槃」,與大乘的比較,他還是有餘。那麽大乘的「無餘涅槃」又怎樣呢?他的四種惑全部斷盡。惑就是煩惱,煩惱無餘,見惑、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全部斷盡,分段生死、變易生死兩種生死都了脫,再沒有餘,所以才叫做「無餘涅槃而滅度之」。今再解「涅槃」,「涅槃」是梵語,按文字翻成中國話叫圓寂,爲「圓滿寂滅」。德無不備日圓,障無不盡曰寂,換句話說,就是一切功德圓滿具備,一切煩惱障斷盡,這就是大乘的「涅槃」,翻成圓寂。小乘的「涅槃」翻成「滅度」。下面的「滅度」就是依着中國話翻譯過來稱爲「涅槃」的意思。但是不要講到小乘的「滅度」,何以故?因你是發了菩提心的人,你是個菩薩犘訶薩,你要普度一切衆生。但你把這些衆生度到什麼地方呢?全部度到「無餘涅槃而滅度之」。「滅」是滅除煩惱,「度」是度脫生死,這是指

九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