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信希有分第六    

去學「金剛經」才不會落到空空洞洞的空,這樣才不會害己,講給人聽也不會害人。尤其是講第六分「持戒修福」這四個字,不是說「後五百歲」就有人生信,還得有個條件,就是這個人得「持戒修福」。在末法時代能「持戒修福」的衆生不是指一切衆生,只指着佛弟子而言就很少了。我們現在才剛剛到第六個五百歲的開頭而已,你看看現在的佛弟子「持戒」的不是很少嗎?「修福」的不是也很少嗎?而到了最後一個五百歲,居然有能夠「持戒修福」的佛弟子,那眞是希有中之希有,所以他有這個善根才能對「金剛經」講的「若見諸相非相,卽見如來」,這個高深的道理生起眞實的信心。對這一點,我現在只講三種道理來解釋「持戒修福」配到這個甚深的「般若」之理能生眞實信心的問題。

第一種道理,「持戒」能止惡生定,「修福」能生善攝慧,所以他對這個「般若」深奧之理才能生起眞實之信心。「般若」是慧學,怎樣才能開智慧呢?「由戒生定,因定發慧」,這是「楞嚴經」上講的,第一得修定,若沒有定又怎能啓發出智慧呢?而要得到定則得「持戒」。如來說的佛法不出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「般若」屬於

一三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