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信希有分第六    

飯吃,何以故?因爲一二百人吃飯可不是簡單的事啊!所以說你雖然會講經說法,你有智慧。但是你沒有福報。你看到的大和尙他不會講經說法,但是他有福報,他能領衆一二百人跟他吃飯沒有問題,這是一種道理。但是「福能攝慧」你還得注意,何以故?因他能請你這位有智慧的法師去講經,他能把你攝住,在當時大陸上的叢林,每逢夏季都要請法師講經,都開大座講三個月的經,他請你法師去講經是要花錢的啊!但是這個沒有問題,他有福報。他可以把你這個有智慧的法師攝住到他那個有福報裏面去,可是他若把大叢林交給你,你沒有福報,弄得大家都沒有飯吃,你這個「不能攝福」,以上都是慈舟大師開示的。後來我覺悟過來,我那個「攝慧」的「攝」字不容易用上,這要注意:「你不行布施,你不去修福,生不起善法來,你又怎能攝取智慧呢!」。因此你不去「持戒修福」,盡去研究經典,讓你會講會說了,都不是眞實的信心,講出來的都是講些文字障,都是叫做狂慧。所以你一定要「持戒修福」才能生出高深的般若智慧,對「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才能生出眞實的信心。現在講第二種道理,這「持戒修福」是大乘的基礎,「般若」法門才是大乘的究

一三九